9月27日晚,随着主火炬在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缓缓熄灭,第十四届全运会正式落下帷幕,作为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体育赛事,本届全运会不仅展现了运动员们的卓越表现,更见证了多项纪录的诞生,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本届全运会共设35个大项、409个小项,吸引了来自全国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、行业体协以及香港、澳门特别行政区的1.2万余名运动员参赛,无论是参赛人数还是项目设置,均创下历届之最,在为期13天的激烈角逐中,运动员们奋勇拼搏,共打破12项全国纪录、超5项亚洲纪录,展现了我国竞技体育的强劲实力。
游泳赛场成为本届全运会的焦点之一,浙江队名将汪顺在男子200米混合泳决赛中以1分55秒00的成绩夺冠,并刷新了自己保持的全国纪录,赛后,汪顺表示:“全运会的竞争比国际大赛更激烈,能够在这里突破自我熊猫体育娱乐,是对我多年训练的最好回报。”广东队小将汤慕涵在女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游出4分01秒95,这一成绩位列今年世界第二,彰显了中国游泳新生代的潜力。
田径赛场上,短跑名将苏炳添虽未参赛,但新生力量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,广东队选手陈冠锋在男子100米决赛中以10秒06的成绩夺冠,成为继苏炳添、谢震业之后又一位突破10秒10大关的中国选手,而在女子铅球项目中,巩立姣以20米35的成绩轻松卫冕,延续了自己在该项目的统治地位。
本届全运会的一大亮点是群众体育项目的广泛设立,赛事首次设置了广场舞、太极拳、龙舟等19个群众比赛项目,吸引了全国各地近万名业余选手参与,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:“全运会不仅是专业运动员的舞台,更是全民健身的盛会,通过增设群众项目,我们希望进一步推动体育运动的普及,让更多人享受健康生活。”
在广场舞比赛中,来自陕西的“夕阳红”舞蹈队以一套充满活力的表演夺得金牌,队长李阿姨激动地说:“没想到我们老年人也能登上全运会的领奖台,这证明了运动不分年龄,只要坚持锻炼,每个人都能收获健康和快乐。”
本届全运会在赛事组织方面也实现了多项创新,5G技术、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赛事转播、裁判判罚和运动员数据分析中,在体操比赛中,电子评分系统的引入大幅提升了裁判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,减少了人为误差。
绿色低碳理念贯穿赛事全程,西安奥体中心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,场馆内的灯光、空调等设施均实现智能化节能控制,赛事期间,组委会还推广了无纸化办公和电子门票,减少资源浪费,彰显了“绿色全运”的办赛宗旨。
本届全运会不仅是年轻选手崭露头角的舞台,也是老将们坚守初心的见证,在乒乓球男单决赛中,广东队樊振东以4比3险胜北京队马龙,夺得个人首枚全运会单打金牌,赛后,马龙表示:“虽然没能卫冕,但看到年轻选手的成长,我感到非常欣慰,中国乒乓球的未来一定会更好。”
而在跳水比赛中,14岁的广东小将全红婵延续了东京奥运会的出色状态,以绝对优势夺得女子10米台冠军,她的稳定发挥让观众看到了中国跳水“梦之队”后继有人。
27日晚的闭幕式以“筑梦奋进”为主题,通过歌舞、光影等艺术形式,展现了全运会的激情与梦想,组委会主任在致辞中表示:“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,离不开每一位运动员、教练员、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付出,我们相信,中国体育将在新的起点上迈向更高的目标。”
随着会旗交接仪式的完成,2025年第十五届全运会的举办权正式交给广东、香港和澳门,这将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由三地联合承办,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。
第十四届全运会已经落下帷幕,但体育精神永不落幕,在这场盛会中,我们看到了拼搏的力量、团结的温暖和创新的活力,中国体育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,而全运会的故事,仍将继续书写。